file:///Users/MaggieLu/Documents/The%20Donkey%20Egg-HTML/index.html
英文發音專家 Lu's Phonics & Spelling
75 個發音組合 + 30 條規則,解釋 98% 英文字!
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
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
別讓KK音標壞了孩子學英文的胃口!
我是一個六年級媽媽,在我那年代國中才開始 a b c...
老師採用的KK音標造成我無限的困擾,原因如下:
1. 符號過多,而且混淆,徒增負擔:
譬如:
a 的長音 [e]符號 ,會讓人聯想到 e
e 的長音 [i] 會讓人聯想到 i
o的短音 [ɑ]會讓人聯想到 a

學習一個語言的發音,不應該死記這些莫名其妙的符號,
許多孩子對英文壞了胃口,就是從接觸 KK 音標開始。
請聽我這個長期受害者的勸,千萬不要讓孩子接觸 KK 音標
2. 沒有劃分音節:
英文是一種具有節拍的語言,所謂節拍就是音節,以 diversity 這個字來說,di-ver-si-ty 有四個音節,但使用kk的字典只顯示:[daɪˋvɝsətɪ]
這導致英文初學者無法判斷這個字幾個節拍,事實上,音節在發音規則上極為重要,譬如有一個規則說 a e o u 在音節尾通常念長音。
舉例而言:
hello / hero 為何其中 e 唸的聲音不一樣?若照音節分,答案就很清楚了
hel-lo / he-ro 第一個字的e在關閉音節中,所以念短音,第二個字的e在音節尾,所以念長音。
學習語言,應該是看到字就應該知道怎麼發音,你才會有動力繼續讀下去,
雖然我們用眼睛閱讀,但事實上閱讀的起點,是聲音。
PS. 有留言才有動力寫下一篇,我需要你的回應。
老師採用的KK音標造成我無限的困擾,原因如下:
1. 符號過多,而且混淆,徒增負擔:
譬如:
a 的長音 [e]符號 ,會讓人聯想到 e
e 的長音 [i] 會讓人聯想到 i
o的短音 [ɑ]會讓人聯想到 a

學習一個語言的發音,不應該死記這些莫名其妙的符號,
許多孩子對英文壞了胃口,就是從接觸 KK 音標開始。
請聽我這個長期受害者的勸,千萬不要讓孩子接觸 KK 音標
2. 沒有劃分音節:
英文是一種具有節拍的語言,所謂節拍就是音節,以 diversity 這個字來說,di-ver-si-ty 有四個音節,但使用kk的字典只顯示:[daɪˋvɝsətɪ]
這導致英文初學者無法判斷這個字幾個節拍,事實上,音節在發音規則上極為重要,譬如有一個規則說 a e o u 在音節尾通常念長音。
舉例而言:
hello / hero 為何其中 e 唸的聲音不一樣?若照音節分,答案就很清楚了
hel-lo / he-ro 第一個字的e在關閉音節中,所以念短音,第二個字的e在音節尾,所以念長音。
學習語言,應該是看到字就應該知道怎麼發音,你才會有動力繼續讀下去,
雖然我們用眼睛閱讀,但事實上閱讀的起點,是聲音。
PS. 有留言才有動力寫下一篇,我需要你的回應。
母音 vowels / 子音 consontants
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,a e i o u 是母音,其他則是子音。
但很少人真正知道「母音」和「子音」到底有什麼不同?
簡單來說,「母音」是你可以打開嘴巴持續唱出的音。
譬如 a 的三個音 /ă- ā -ä/,每一個音都可以嘴巴打開持續唱出。
在英文的45個音中,有18個音是母音,分別是
/ă/ /ā/ /ä/
/ĕ/ /ē/
/ĭ/ / ī /
/ŏ/ /ō/ /ö/
/ŭ/ /ū/ /ü/
/oi/ /er/ /ow/ /ar/ /or/
您可以測試上面母音是不是都能開口持續唱出?
我採用的音標符號:
上面小微笑表示短音 short sound ;
一橫線表示長音 long sound ;
兩個點點則表示寬音 broad sound。
短音 --> 長音 -->寬音, 表示發音位置 內 --> 中 --> 外
至於「子音」則是嘴巴特定部位某程度上擋住而發出的聲音。
/p/ 上下唇碰到再打開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嘴唇擋住一下。
/t/ 舌頭碰嘴巴內上面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舌頭擋住一下。
/f/ 上排牙齒壓在下嘴唇上,在吹氣出來。所以聲音被牙齒擋住。
此外,子音依照聲帶是否震動分有聲(voiced) 及 無聲 (unvoiced) 子音。將手放在喉嚨上即可區分是有聲或無聲子音。譬如 /p/ 是無聲,用力唸出就變成有聲的 /b/,若再閉緊嘴巴任聲音由鼻子出來,就成了鼻音 /m/。
台灣很多人錯把 /m/ 這個音念成 /mer/,這是不對的,/m/ 雖然可以持續唱出但嘴巴閉著,所以 /m/ 是一個子音,若唸成 /mer/ 會誤導學生以為是母音。 同理,/n/ 這個音是舌頭碰觸上排牙齒後方,聲音從鼻子出來,不該念為 /ner/。
總共有三個鼻音 /m/ /n/ /ng/
45-18=27,以下就是27個子音
同一排表示嘴型相同,發音位置一樣,差別在於聲帶有無震動,以及是否從鼻子出來?
/p/ 用力唸出來 ---> /b/ 嘴巴閉緊 -----> /m/
/t/ 用力唸出來 ---> /d/ 嘴巴閉緊 -----> /n/
/k/ 用力唸出來 ---> /g/ 嘴巴閉緊 -----> /ng/
使用這個方式,即可將三個容易混淆的鼻音分清楚。
但很少人真正知道「母音」和「子音」到底有什麼不同?
簡單來說,「母音」是你可以打開嘴巴持續唱出的音。
譬如 a 的三個音 /ă- ā -ä/,每一個音都可以嘴巴打開持續唱出。
在英文的45個音中,有18個音是母音,分別是
/ă/ /ā/ /ä/
/ĕ/ /ē/
/ĭ/ / ī /
/ŏ/ /ō/ /ö/
/ŭ/ /ū/ /ü/
/oi/ /er/ /ow/ /ar/ /or/
您可以測試上面母音是不是都能開口持續唱出?
我採用的音標符號:
上面小微笑表示短音 short sound ;
一橫線表示長音 long sound ;
兩個點點則表示寬音 broad sound。
短音 --> 長音 -->寬音, 表示發音位置 內 --> 中 --> 外
至於「子音」則是嘴巴特定部位某程度上擋住而發出的聲音。
/p/ 上下唇碰到再打開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嘴唇擋住一下。
/t/ 舌頭碰嘴巴內上面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舌頭擋住一下。
/f/ 上排牙齒壓在下嘴唇上,在吹氣出來。所以聲音被牙齒擋住。
此外,子音依照聲帶是否震動分有聲(voiced) 及 無聲 (unvoiced) 子音。將手放在喉嚨上即可區分是有聲或無聲子音。譬如 /p/ 是無聲,用力唸出就變成有聲的 /b/,若再閉緊嘴巴任聲音由鼻子出來,就成了鼻音 /m/。
台灣很多人錯把 /m/ 這個音念成 /mer/,這是不對的,/m/ 雖然可以持續唱出但嘴巴閉著,所以 /m/ 是一個子音,若唸成 /mer/ 會誤導學生以為是母音。 同理,/n/ 這個音是舌頭碰觸上排牙齒後方,聲音從鼻子出來,不該念為 /ner/。
總共有三個鼻音 /m/ /n/ /ng/
45-18=27,以下就是27個子音
同一排表示嘴型相同,發音位置一樣,差別在於聲帶有無震動,以及是否從鼻子出來?
/p/ 用力唸出來 ---> /b/ 嘴巴閉緊 -----> /m/
/t/ 用力唸出來 ---> /d/ 嘴巴閉緊 -----> /n/
/k/ 用力唸出來 ---> /g/ 嘴巴閉緊 -----> /ng/
使用這個方式,即可將三個容易混淆的鼻音分清楚。
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
這樣學發音,100 天後 98% 的英文字你都會唸。
英文一共有 44 個音
有 75 個字母組合來發出這 44 個音
這些字母組合,稱為 phonograms
phono 是聲音,gram 是圖形,所以 phonogram 就是指「聲音圖」。
Phonograms 可以是
單字母 a b c d e...
兩字母 ai oi ow sh....
三字母 igh dge tch wor...
四字母 ough eigh augh
而每個 phonogram 有可能有 1~6 個音
譬如 g 有 /g -j/ 兩個音,如 egg, age。
譬如 ea 就有 /ē - ĕ - ā/ 三個音,如 read, break, great。
譬如 ch 有 /ch - k - sh/ 三個音,如 cheese, school, chef。
今天教第一個 phonogram

/ă/ 是短音 (short sound),在台灣大家都叫做蝴蝶音 [æ],
本人很討厭令人混淆的 KK音標符號,所以只有在一開始我先會用一些KK符號幫忙,讓大家了解一些發音而已,後續則不再使用。
/ā/ 是長音 (long sound)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 [e]
/ä/ 是寬音 (broad sound),也就是[ɔ]。
/ä/ 是寬音 (broad sound),也就是[ɔ]。
那麼 /ă ā ä/,在嘴巴發音位置上的不同,在於 /ă/ 在最靠近喉嚨,
嘴角往耳朵方向咧開。/ā/ 發音位置在嘴巴中間,可放鬆唸出,同時尾音有個 ē 的聲音。/ä/ 嘴唇向前,嘴巴打開,有點像牙醫請你打開嘴巴檢查牙齒呈現的嘴型。
總之 /ă ā ä/ 三個發音位置, 就是從嘴巴內 ---->外
當 a 在關閉的音節中,常念 /ă/。
什麼叫關閉的音節 (closed syllable)?就是母音後面接一個子音,被擋住了。
譬如 hat , mat , cat , fat, clap, flap, app, after (兩音節 af-ter)......
當 a 後面接 silent e 時 ( a +子音+e) ,常念 /ā/,譬如 made, cake, fate, hate, late....
當 a 位於音節尾時,常念/ā/,譬如 table (兩音節 ta-ble),creater (三音節 cre-a-tor), maker (兩音節 ma- ker)
當 a 在 w 後面及 l 前面時,常念 /ä/,譬如 wash, watch, all, already , ball......
當然聰明的你,可能會發現 a 不只這三個音,沒錯,事實上 a 一共有七個音。
有時還發 /ŏ/ ,譬如sha la la la, obama, extra, China, bra...
在某些地區的English speaker,確實常把 o 短音 /ŏ/ 和 a寬音/ä/ 混成同一音,譬如dog就是以/ä/發音,所以 /ŏ/ 和 /ä/ 唸成一樣或不一樣只是口音問題而已。
有時會發/ĕ/,譬如 any, many, Thames....只能說這真是例外。
有時會發 /ǝ/ ,譬如 again, about, a....事實上所有母音在輕音節都會發這個懶惰音。
有時會發 /ĭ/ ,譬如 courage, message, heritage.....這也是另一個懶惰音,在字中發 /ǝ/ 這因不順時就會改用輕聲一點的 /ĭ/。
整理一下,a 這個 phonogram 主要就是三個音,而有時會在上述狀況發 /ŏ/ /ĕ/ /ǝ/ /ĭ/ 這四個音。
以後還會陸續介紹 ay , ai, au, aw, augh, ar, oa 這些 phonograms。
請不要將它們與今天教的獨立存在的母音 a 混淆。
有留言才有動力寫下一篇,我需要您的回應及鼓勵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
file:///Users/MaggieLu/Documents/The%20Donkey%20Egg-HTML/index.html
-
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,a e i o u 是母音,其他則是子音。 但很少人真正知道「母音」和「子音」到底有什麼不同? 簡單來說, 「母音」是你可以打開嘴巴持續唱出的音 。 譬如 a 的三個音 /ă- ā -ä/,每一個音都可以嘴巴打開持續唱出。 在英文的45個音中...
-
我是一個六年級媽媽,在我那年代國中才開始 a b c... 老師採用的KK音標造成我無限的困擾,原因如下: 1. 符號過多,而且混淆,徒增負擔 : 譬如: a 的長音 [e]符號 ,會讓人聯想到 e e 的長音 [i] 會讓人聯想到 i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