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

別讓KK音標壞了孩子學英文的胃口!

我是一個六年級媽媽,在我那年代國中才開始 a b c...
老師採用的KK音標造成我無限的困擾,原因如下:

1.  符號過多,而且混淆,徒增負擔
     譬如:
     a 的長音 [e]符號 ,會讓人聯想到 e
     e 的長音 [i] 會讓人聯想到 i
     o的短音 [ɑ]會讓人聯想到 a



學習一個語言的發音,不應該死記這些莫名其妙的符號,
許多孩子對英文壞了胃口,就是從接觸  KK 音標開始。

請聽我這個長期受害者的勸,千萬不要讓孩子接觸  KK  音標


2.  沒有劃分音節
英文是一種具有節拍的語言,所謂節拍就是音節,以 diversity 這個字來說,di-ver-si-ty 有四個音節,但使用kk的字典只顯示:[daɪˋvɝsətɪ]

這導致英文初學者無法判斷這個字幾個節拍,事實上,音節在發音規則上極為重要,譬如有一個規則說  a e o u 在音節尾通常念長音

舉例而言:
hello  /  hero 為何其中 e 唸的聲音不一樣?若照音節分,答案就很清楚了
hel-lo / he-ro 第一個字的e在關閉音節中,所以念短音,第二個字的e在音節尾,所以念長音。

學習語言,應該是看到字就應該知道怎麼發音,你才會有動力繼續讀下去,
雖然我們用眼睛閱讀,但事實上閱讀的起點,是聲音。

PS. 有留言才有動力寫下一篇,我需要你的回應。

母音 vowels / 子音 consontants

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,a e i o u 是母音,其他則是子音。

但很少人真正知道「母音」和「子音」到底有什麼不同?

簡單來說,「母音」是你可以打開嘴巴持續唱出的音

譬如 a 的三個音 /ă- ā -ä/,每一個音都可以嘴巴打開持續唱出。

在英文的45個音中,有18個音是母音,分別是

/ă/        /ā/        /ä/
/ĕ/        /ē/
/ĭ/        / ī /
/ŏ/        /ō/        /ö/
/ŭ/        /ū/        /ü/

/oi/       /er/      /ow/      /ar/     /or/  

您可以測試上面母音是不是都能開口持續唱出?

我採用的音標符號:
上面小微笑表示短音 short sound ;
一橫線表示長音 long sound ;
兩個點點則表示寬音 broad sound。

短音  --> 長音  -->寬音,   表示發音位置     內 --> 中 --> 外




至於「子音」則是嘴巴特定部位某程度上擋住而發出的聲音

/p/ 上下唇碰到再打開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嘴唇擋住一下。
/t/ 舌頭碰嘴巴內上面,空氣蹦出來。所以聲音被舌頭擋住一下。
/f/ 上排牙齒壓在下嘴唇上,在吹氣出來。所以聲音被牙齒擋住。

此外,子音依照聲帶是否震動分有聲(voiced) 及 無聲 (unvoiced) 子音。將手放在喉嚨上即可區分是有聲或無聲子音。譬如 /p/ 是無聲,用力唸出就變成有聲的 /b/,若再閉緊嘴巴任聲音由鼻子出來,就成了鼻音 /m/

台灣很多人錯把 /m/ 這個音念成 /mer/,這是不對的,/m/ 雖然可以持續唱出但嘴巴閉著,所以 /m/ 是一個子音,若唸成 /mer/ 會誤導學生以為是母音。 同理,/n/ 這個音是舌頭碰觸上排牙齒後方,聲音從鼻子出來,不該念為 /ner/。

總共有三個鼻音 /m/  /n/  /ng/

45-18=27,以下就是27個子音
同一排表示嘴型相同,發音位置一樣,差別在於聲帶有無震動,以及是否從鼻子出來?

/p/ 用力唸出來 --->   /b/  嘴巴閉緊  ----->    /m/
/t/ 用力唸出來 --->   /d/  嘴巴閉緊  ----->     /n/
/k/ 用力唸出來 --->   /g/  嘴巴閉緊  ----->    /ng/

使用這個方式,即可將三個容易混淆的鼻音分清楚。






file:///Users/MaggieLu/Documents/The%20Donkey%20Egg-HTML/index.html